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将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要确保我们国家在人工智能这个重要领域的理论研究走在前面、关键核心技术占领制高点。今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的主题是“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知识产权治理”,这是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顺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大势,推进完善知识产权治理的一项具体行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准确把握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之间的紧密联系,努力实现二者之间的共生演进、良性互动,双向赋能、融合发展。
一是知识产权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着重要的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知识产权制度作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不仅通过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激发着全社会的创新热情,而且通过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产生效益、推动发展,推动着创新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同时,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产权,特别是高价值专利、精品版权、高水平集成电路布图设计、高价值数据资源、先进算法、计算机程序产品等,都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占比达61%,这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供给。
二是人工智能有力推动了知识产权制度的革新。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知识产权制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特别是围绕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知识产权保护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各国都在积极探索。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通过修订《专利审查指南》,发布《人工智能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指引》等,积极回应和解决了人们普遍关注的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产权热点问题。首先,是明确目前虽然人工智能还不能作为可申请专利的主体,但人工智能参与的发明创造可以申请专利保护,这将推动建立新的科研范式,提高研发效率。其次,是明确可以用“计算机程序产品”直接申请专利保护,在以往“方法、产品、存储介质”三种客体之外,又新增了“程序产品”这种新的保护方式,而且不再受限于存储介质的要求,这将有力地促进AI算法、程序等方面的创新。第三,是明确当人工智能技术和算法带来了用户体验的提升,例如,让人们感到“算得特别快,结果特别准,虚拟人物特别逼真”等良好直观体验,这种体验和感受应当在创造性审查中予以考虑,这更加适应了人工智能领域创新的特点。
三是人工智能推动着知识产权治理效能的提升。人工智能作为重要的新兴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在知识产权治理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审查服务。同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借助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推进对侵权行为的实时监测、在线识别、源头追溯,线上线下一体保护。在专利转化运用方面,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开展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利筛查,形成可转化的专利资源库,通过分层分类管理,加强与企业的精准对接,做好匹配推送,有力解决了高校、科研机构专利转化难和中小企业技术获取难“两难”问题。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方面,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推进产品的溯源管理,让产品的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责任可究。在知识产权服务方面,建设了在线智能问答平台,自动回复社会公众提出的各种知识产权问题,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提高了效率,实现了“二十四小时不打烊”在线服务,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欢迎。
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和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推动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共生演进、融合发展。一是持续推进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加快建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为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二是提高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健全知识产权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作体系,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按需审查服务力度,做好相关专利分析预警和导航服务,指导建设人工智能领域专利池,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促进更多人工智能领域专利从实验室走向产业链,赋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是积极参与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推动完善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和标准,促进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让人工智能更好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