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维福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聚焦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短板弱项,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推动金融体系更好适应新时代科技创新需求。”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定不移把科技创新摆在重要位置,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推动更多金融资源用于科技创新领域,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
科技创新具有复杂多元的特性,应加强金融机构间的联动,针对科技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差异化融资需求,有针对性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供高效的融资解决方案,精准满足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对于资产轻、估值难的初创企业,可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模式。要强化政府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权益性融资支持,引导更多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对于成长期科技型企业,可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商标权质押融资与订单融资等科技信贷服务。对于成熟期科技型企业,要进一步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适配性,支持其获得更多融资机会,如并购贷款、上市融资等,不断壮大企业发展规模。总之,要基于不同的金融工具,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融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强化财政金融政策协同
发挥财政政策与金融工具的协同效应,通过出台财政奖补、贷款贴息、政策担保、风险补偿等多种财政金融联动政策,形成财政资金引导、金融资本跟进、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创新财政专项资金运用方式,探索建立科技企业信贷风险分担机制,按照一定比例给予金融机构风险补偿,提升金融机构服务科技企业的积极性。鼓励金融机构建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推广企业创新积分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业务,加大对科技企业低成本信贷投放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头雁效应”,吸引政府平台、投资基金、商业银行、社会资本等参与科技领域投融资,为重大科技项目引进落地与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有力资金支持。
完善科技金融服务生态体系
支持政府、科技型企业、金融机构、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等共建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生态体系。建立健全科技金融标准体系和统计制度,完善常态化投融资对接、信息共享、创新试点、风险分担和防控等配套机制,增强金融支持精准性和可持续性,降低科技企业的融资成本。优化激励引导政策,完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科技创新专项金融债券等政策工具,建立科技金融服务效果评估机制,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发展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培养专业化团队,开发符合科技企业需求的产品,提升对科技企业的服务能力。
(作者系河北经贸大学副教授)